“方寸之地”也有“诗与远方”——各地推进“口袋公园”建设观察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新增和提升城市绿地2万公顷,建设“口袋公园”3800个。近日,多省市陆续发布2023年“口袋公园”建设规划,北京市计划建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50处,重庆市计划建成“口袋公园”73个,辽宁省计划建设“口袋公园”1300个。近年来,全国各地以细心、耐心、巧心聚焦细微之处,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开展“口袋公园”建设,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成为常态,“诗与远方”变得触手可及。 见缝插绿 “边角地”变“小游园” 在“口袋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对于城市“边角地”等微空间的合理改造使得“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不再只存在于田园诗歌当中,“小游园”被搬到了居民家门口,抬头赏景、花鸟为邻,好不惬意。 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新增了许多绿地和游园,为城市景观增添了别样的色彩。2022年,全市完成了106个“口袋公园”的建设。据介绍,2023年,昆明市各县(区)将围绕“千园之城”目标,因地制宜利用城市拆临拆违、废弃地、闲置地、裸露土地、道路节点、街头转角、桥下地等位置,按质保量完成一批“口袋公园”的建设,主城8区各自要打造2至3个精品“口袋公园”。同时,还将运用知名老牌城市公园历史文化、园林环境、文物古迹和品牌花事等特色,打造历史文化名片、经典文化旅游路线、特色花事花卉活动,多渠道、全方位打造昆明特色品牌公园。 在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唐宫东路与莲花寺街交叉口的广场上,时常能看到孩子们玩耍嬉戏,老人们坐在长凳上边晒太阳边拉家常。居民眼里这个漂亮的小广场,名为莲花寺街文化广场,是老城区莲花寺街连片改造项目的重要配套设施。该公园改造前是一处闲置地块,因地处背街小巷且占地面积小,不仅利用率不高,卫生也很难保持。改造中,老城区考虑到莲花寺街周边公园、游园设施少的问题,将“口袋公园”建设理念和莲花寺街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因地制宜重塑城市空间。 “口袋公园”如珠玉般散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不仅将“边角地”变成了“小游园”,还在扮靓城市“颜值”的同时为城市发展激发出更多潜能与动力。 因地制宜 建“千园”显“千面” 在各地加快建设“口袋公园”的同时,如何因地制宜、避免同质化,达到“一园一品、千园千面”的效果,需要相关部门用巧思。在全国各地众多的“口袋公园”中,涌现了不少独具匠心的优秀案例。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城中半岛“口袋公园”以屈原文化为主题,依托屈原文化背景墙为主轴,通过诵读诗词、亲子游玩等形式的文化内容来打造、传承弘扬国人的爱国情怀。地面采用多彩混凝土铺装和多色植物花境,烘托整体活泼氛围,流线型的色彩线条简洁明快,展示峡江风情。从各年龄人群对活动空间不同需求出发,通过疏林草地点缀景观小品的方式,打造出动静结合、学习玩乐等充满张力的亲子活动乐园及健身、散步、下棋、聊天的自然景观场所。 在重庆市渝北区双龙湖街道飞湖路社区,坐落于此的益寿园每天都吸引着众多居民前来游玩休闲,尤其深受老年人的喜爱。园内建筑选取徽式风格,原来的水泥挡土墙改造成徽式围墙,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益寿园融为一体。在设计上,重视掇山、叠石等创作技巧,空间处理上采用小中见大等手法,并通过“借景”和“框景”等手法的运用,达到步移景异等景观效果,同时注重细节处理,重点突出传统福寿文化。 广征民意 集“群智”献“群策”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如何建设出群众满意的“口袋公园”,自然要倾听群众的声音。江苏省多地在“口袋公园”建设中广泛征求民意,吸引群众参与。连云港市邀请群众对项目设计把关;淮安市在建设中听取居民意见,增加为民服务设施;扬州市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公园维护,目前17个“口袋公园”吸引了100多名志愿者;张家港市深入梁丰小游园、前溪儿童友好公园等地积极开展“口袋公园”建设民意征集,收集附近居民对“口袋公园”改造的诉求,倾听儿童对改造的设想。 去年2月初,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西苑第二西社区有居民来居委会反映:1号楼西北侧有一块闲置绿地,希望将其改造成“口袋公园”。对于居民们的诉求,社区高度重视,反复进行实地勘察。随后积极推进施工方现场测量等工作,并制定出初步施工方案和设计效果图。敲定了初步方案后,社区召开了协商议事会,居民代表、业委会代表等齐聚一堂,围绕设计方案、资金预算、施工进度等议题展开讨论。去年7月初,“口袋公园”微改造项目正式开工。历时将近两个月,居民们期盼已久的“口袋公园”终于建成并投入使用,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口袋公园”的建设能有效盘活城市有限的空间资源,将“边角料”打造成“金边银角”。在未来,全国各地还将继续加快推进“口袋公园”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小口袋”兜住民生“大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