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一带一路”基建指数报告出炉第十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近日在澳门开幕,论坛上发布了《“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报告(2019)》。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50多家企业机构和2000多名政商学界代表参加,其中包括50多位部长级以上的政府官员。 本届论坛为期两天,由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共同主办,以“促进国际基础设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主题。 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国政府近年来积极推动企业开展国际基础设施合作,参与东道国经济建设。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在论坛上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签订合同额达到2.3万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达到1.6万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已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业涉及交通运输、能源电力、石化、通讯等领域,业务覆盖涉及咨询、融资、建设、运营、维护等各个方面。不少项目已成为当地明星项目。此外,目前有69家中国企业位居全球最大250国际工程承包商之列。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年均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达到70万个。中国金融机构为国际基础设施合作提供融资超过了3000亿美元。 王炳南还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形成。加强国际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与建设合作,将为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注入新的动力。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深入地开展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与建设合作。他强调,中国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市场化原则、市场化运作,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 论坛上,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王稳共同发布了《“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2019)》和《“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分析报告(2019)》。 房秋晨表示,2019年度“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呈现四大新特点:一是,“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虽略有放缓,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2019年“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稳中略降,从2018年的121下调到119,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表明未来2~3年“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仍然会有良好表现。二是,各地区基础设施发展仍不平衡,东南亚继续领先,以125的得分在地区排名中继续保持第一位。从国家来看,印度尼西亚、越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基斯坦和俄罗斯分列国别指数前五名。三是,交通和能源业发展需求强劲,为国际基础设施合作注入活力。各国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互联互通项目建设需求巨大,以风电、太阳能、核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项目成为能源行业投资的重点领域。四是,多元化资金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发展,吸引私人资本参与成为共识。五是,“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合作模式推陈出新。除双边合作之外,第三方市场合作和多边合作的项目也日益增多,沿线国家对参与“一带一路”基建合作的热情持续升温。 房秋晨还指出,2019年度指数研究也揭示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面临的挑战。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环境和各国不断分化的经济增长使基础设施项目极易受到各类突发事件的冲击;美国单边主义对国际经贸及投资环境造成的冲击给基础设施行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施工标准差异引发的问题有所增多,对多国共同实施基础设施项目产生实际影响;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各国企业抗风险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建议参与企业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机遇,提升基础设施项目综合质量效益;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依法合规参与项目建设,促进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提高风险防控意识,保障“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