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微信版 注册 登录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工程担保网

为什么说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字体- 字体+
日期:2018/07/23 06:29    点击数:6032   

国建筑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装配式建筑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为什么这么说?本文主要从社会、行业层面进行分析。

从建国初期第一次提出要实行建筑工业化到如今,已经70余年了。直到今天,建筑工业化才算是真正成为全民追捧的宠儿,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想加入进来。不管是大型的、中型的、小型的,还是行业内的、行业外的,都是拼命地想挤进去。

为什么这么多企业都对建筑工业化这么痴迷呢?原因主要有3个:


1.抓住政策红利

众所周知,目前,政府正在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相关利好政策不断加码。国务院、住建部发布的若干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和“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的发展目标,并指出各省市应加快落实重点任务,强化保障措施,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全面发展。

随着中央对于装配式建筑发展政策的不断明确,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也在密集落地,目前全国多地出台了装配式建筑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概括起来可分为以下6个方面:

(1)在土地出让环节明确建筑项目产业化面积的比例要求,如在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中必须确保一定比例采用预制装配式方式建设;

(2)多种财政补贴方式支持产业化试点项目,包括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扶持产业化项目、优先返还墙改基金、散装水泥基金;对于引进大型产业化专用设备的企业享受贷款贴息政策,利用节能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化示范项目;享受城市建设配套费减缓优惠等等;

(3)对产业化项目建设和销售予以优惠鼓励。如将产业化成本同步列入建设项目成本;在商品房预销售环节给予支持;对于产业化方式建造的商品房项目给予面积奖励等;

(4)通过税收金融政策予以扶持。如将构配件生产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产业,享受相关财税优惠政策;部分城市还提出对产业化项目给予贷款扶持政策;

(5)大力鼓励发展成品住宅。各地积极推进新建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开发企业对全装修住宅负责保修,并逐步建立装修质量保险保证机制;

(6)以政府投资工程为主,大力推进产业化试点项目建设。如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地都提出了鼓励保障性住房采用预制装配式技术和成品住宅的支持政策。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建筑工业化之路可以看到,政策的大力推动势必会将这一行业推上风口。任何企业只要进入风口,都能分得一杯羹,这就是所谓“站在风口的猪都能飞起来”。所以众多企业纷纷想挤进来,成为第一批享受政策红利的人。

(二) 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 。

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明确重点应用领域,建立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鼓励企业进行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减少建筑垃圾,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推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发展。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引导新建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住宅。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鼓励景区、农村建筑推广采用现代木结构。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推广普及智能化应用,完善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机制,逐步推广智能建筑。

2.保护既有市场

对于当前处于建筑业一线地位的建筑企业来说,装配式建筑发展这条路似乎除了想尽办法进入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1)建筑工业化不是一个新的市场

一旦没有抓住现在的机会,那么未来自己在建筑企业的优势地位就会丧失。目前建筑业房屋建筑新开工面积约每年50亿平方米,这样的数据已到“峰顶”,未来会逐步下调,若未来5年-10年,房屋建筑新开工面积以每年2-3亿平方米的速度下降,到2025年之后,每年的新开工面积将稳定在30亿平方米左右,如果这其中的30%用装配式的方式来建造的话,那么装配式建筑的开工面积将达到10亿平方米。若以2000元/平方米的造价计算,预计到2025年建筑产业现代化市场规模将达到每年2万亿元。即使我们按照平均30%的单体预制率来计算,纯粹装配式建造方式的市场规模也有6000亿元。这个数据有多大?他基本接近中国最大的2家建筑企业——中建三局和中建八局2017年营业收入之和。这么大的市场一旦丢失,将可能直接影响当前身处一线的建筑企业地位。

(2)工程总承包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两年来,工程总承包作为促进工程建筑提质增效、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提升建筑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推进。在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深化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推广工程总承包制”,同年,住建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倡导建设单位应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其中,政府投资项目和装配式建筑应积极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因此,增强工程总承包能力将是大型建筑企业扩大规模、占领高端市场的必然选择。

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系统性特点决定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必然要求全产业链协同,实现设计、生产、施工等环节的有效衔接。在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支持大型设计、施工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健全管理体系,向具有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生产、采购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型”。

因此我们看到,在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迅猛扩张的情况下,以发展装配式建筑为切入点,是带动工程总承包业务规模发展、提升工程总承包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据估计,视装配率的高低不同,构件收入拉动施工总承包合同的比例在1:5到1:15之间,拉动工程总承包合同的比例还要更高。

所以,对于部分建筑企业来说,不管是为了维持当前的企业地位不变,还是为了以发展装配式建筑为切入点带动工程总承包业务,建筑工业化都必须进。

3、抢占发展先机

目前,装配式建筑正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对于任何新兴市场而言,谁能抢占先机,谁就最有可能占领这个市场。而对于建筑工业化,抢得头筹似乎更为重要。因为建筑工业化的市场集中度比传统建筑模式要高,国内传统领域的建筑企业有8万多家,建筑工业化领域能够做总包的企业约800家左右,二者相差近100倍。这就意味着如果建筑企业没在此时处于初期的时候进入市场,那么未来可能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能够再次进入了。

近年来,许多传统建筑企业纷纷布局建筑工业化,建立起多个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基地,建筑工业化领域已经开始出现竞争。目前中建科技、远大住工、中民筑友等大型PC企业纷纷加快了全国布局的步伐,凭借在建筑工业化领域积累的技术、管理和品牌优势等迅速扩张。

进入一个行业的最佳时间点莫过于市场爆发的前夜,既不用为等待市场机会而耗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又能抓住迅速凸显的市场机会。在政策强力推动的今天,任何犹豫、迟疑,也许都会丢失最佳的进入时机。事实上,现在准备进入装配式建筑领域的企业数量很多,方式多样,思路不断创新,再有迟疑,则装配式建筑市场已经万紫千红,那时也许已经太迟。

2018装配式建筑势不可挡!全国23省出台最新扶持政策和补贴标准


在这里了解装配式建筑
北京市

目标:到2018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到2020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

补助:对于实施范围内的预制率达到50%以上、装配率达到70%以上的非政府投资项目予以财政奖励;对于未在实施范围的非政府投资项目,凡自愿采用装配式建筑并符合实施标准的,按增量成本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奖励,同时给予实施项目不超过3%的面积奖励;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等。


3类项目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

一是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

二是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城六区和通州区地上建筑规模5万平方米(含)以上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商品房开发项目。

三是在其他区取得地上建筑规模10万平方米(含)以上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商品房开发项目。


上海市

目标:以土地源头实行“两个强制比率”(装配式建筑面积比率和新建装配式建筑单体项目的预制装配率),即2015 年在供地面积总量中落实装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不少于50%;2016年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外环线以外超过50%;2017年起外环以外在50%基础上逐年增加。

补助:对总建筑面积达到3 万平方米以上,且预制装配率达到45%及以上的装配式住宅项目,每平方米补贴100 元,单个项目最高补贴1000 万元;对自愿实施装配式建筑的项目给予不超过3%的容积率奖励;装配式建筑外墙采用预制夹心保温墙体的,给予不超过3%的容积率奖励。


广东省

目标: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其中,珠三角城市群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中心城区比例达到15%以上,全省其他地区比例达到10%以上;到2025年,珠三角城市群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5%以上,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中心城区比例达到30%以上,全省其他地区比例达到20%以上。

补助:在市建筑节能发展资金中重点扶持装配式建筑和BIM应用,对经认定符合条件的给予资助,单项资助额最高部超过200万元


江苏省

目标:到2020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将达到30%以上

补助:项目建设单位可申报示范工程,包括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市政基础设施三类,每个示范工程项目补助金额约150~250万元;项目建设单位可申报保障性住房项目,按照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混凝土结构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40%,钢结构、木结构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50%,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奖励300元,单个项目补助最高不超过1800万元/个


浙江省

目标:到2020年,浙江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达到30%

补助: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装配式建筑的商品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可上浮20%;对于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企业缴纳的质量保证金以合同总价扣除预制构件总价作为基数乘以2%费率计取,建设单位缴纳的住宅物业保修金以物业建筑安装总造价扣除预制构件总价作为基数乘以2%费率计取;容积率奖励等。

1类项目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

2016年10月1日起,全省各市、县中心城区出让或划拨土地上的新建住宅,全部实行全装修和成品交付。


湖北省

目标:到2020年,武汉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5%以上,襄阳市、宜昌市和荆门市达到20%以上,其他设区城市、恩施州、直管市和神农架林区达到15%以上。到2025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

2类项目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

一是自2017年7月1日起,全省新建公共租赁住房实施装配式建筑全装修。

二是到2020年,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和荆门市新建住宅全面实现住宅全装修。


山东省

目标:2017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0%左右;到2020年,济南、青岛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其他设区城市和县(市)分别达到25%、15%以上;到2025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以上。

补助:购房者金融政策优惠;容积率奖励;质量保证金项目可扣除预制构件价值部分、农民工工资、履约保证金可减半征收等。

2类项目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

一是全省设区城市规划区内新建公共租赁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等项目;

二是政府投资工程。


湖南省

目标:到2020年,全省市州中心城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

补助:财政奖补;纳入工程审批绿色通道;容积率奖励;税费优惠;优先办理商品房预售;优化工程招投标程序等。

3类项目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

一是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保障性住房、学校、医院、科研、办公、酒店、综合楼、工业厂房等建筑;

二是适合于工厂预制的城市地铁管片、地下综合管廊、城市道路和园林绿化的辅助设施等市政公用设施工程;

三是长沙市区二环线以内、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以及其他市州中心城市中心城区社会资本投资的适合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


四川省

目标:到2020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30%,装配率达到30%以上,新建住宅全装修达到50%;到2025年,装配率达到50%以上的建筑,占新建建筑的40%,新建住宅全装修达到70%。

补助: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安排科研经费;减少缴纳企业所得税;容积率奖励等。

1类项目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

桥梁、铁路、道路、综合管廊、隧道、市政工程等建设中,除须现浇外全部采用预制装配式。


河北省

目标:到2020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到2025年,全省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

补助:优先保障用地;容积率奖励;退还墙改基金和散装水泥基金;增值税即征即退50%等。

1类项目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

从2017年开始,政府投资的医院、敬老院、学校、幼儿园和场馆等公共建筑原则上采用装配式建筑。


安徽省

目标: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到2025年,力争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福建省

目标:到2020年,全省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达到20%以上。到2025年,全省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5%以上。

补助:用地保障;容积率奖励;购房者享受金融优惠政策;税费优惠等。

1类项目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

从2019年起,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市国有投资(含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的新开工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办公综合楼项目采用装配式建造。


江西省

目标: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其中,珠三角城市群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中心城区比例达到15%以上,全省其他地区比例达到10%以上;到2025年,珠三角城市群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5%以上,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中心城区比例达到30%以上,全省其他地区比例达到20%以上。

补助:在市建筑节能发展资金中重点扶持装配式建筑和BIM应用,对经认定符合条件的给予资助,单项资助额最高部超过200万元


河南省

目标:到2017年,全省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单体预制化率达到15%以上

补助:对获得绿色建筑评价二星级运行标识的保障性住房项目省级财政按20元/㎡给予奖励,一星级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达到10万平方米以上规模的执行定额补助上限,并优先推荐申请国家绿色建筑奖励资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实行优惠返还政策等;容积率奖励。


甘肃省

2类项目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

一是政府投资的部分公共建筑,大跨、超高建筑及城市桥梁中强力推广使用钢结构或型钢混凝土结构;

二是工业厂房全面采用钢结构。


山西省

目标: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

补助: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执行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容积率奖励;工程报建绿色通道等。


陕西省

目标:到2020年,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榆林市、延安市城区和西咸新区等重点推进地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0%以上;到2025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

补助:给予资金补助;优先保障装配式建筑项目和产业土地供应;加分企业诚信评价,并与招投标、评奖评先、工程担保等挂钩;购房者享受金融优惠政策;安排科研专项资金等。


海南省

目标:到2020年,全省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新建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0%,全省新开工单体建筑预制率(墙体、梁柱、楼板、楼梯、阳台等结构中预制构件所占的比重)不低于20%,全省新建住宅项目中成品住房供应比例应达到25%以上。

补助: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安排科研专项资金;享受相关税费优惠;提供行政许可支持等。


吉林省

目标:到2020年,创建2~3家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全省装配式建筑面积不少于300万平方米;到2025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

补助:设立专项资金;税费优惠;优先保障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园区)、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用地等。


贵州省

目标:到2017年,全省新型建筑建材业完成总产值1200亿元以上,完成增加值400亿元以上;到2020年,全省新型建筑建材业总产值达2200亿元以上,完成增加值600亿元以上,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15%以上

补助:对列入新型建筑建材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园区和重大项目,优先安排土地指标,优先在城乡总体规划中落实用地布局。对投资额5亿元以上的项目,由省级直接安排下达年度计划指标,各市(州)政府和贵安新区管委会统筹优先保障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实行“点供”。


云南省

目标:到2020年,昆明市、曲靖市、红河州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20%,其他每个州、市至少有3个以上示范项目;到2025年,力争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其中昆明市、曲靖市、红河州达到40%。

补助:税费减免;优先放款给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购房者;优先安排用地指标等。


上一篇】 【返回顶部】 【关闭本页】 【下一篇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图片新闻

最新动态

技术支持:Zyyeasy@163.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8048976号粤ICP备18048976号  网站访问次数:
Copyright © 2018-2025 http://www.zggcd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谢谢!
联系电话:0757-83303138 传真:0757-83303136 E-mail:fsgcbzjxh@163.com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同济西路12号永丰大厦9楼912室
佛山金葵建设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