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微信版 注册 登录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工程担保网

高周转运营模式下,房企快速资本扩张引发工程质量风险

字体- 字体+
日期:2019/09/30 04:03    点击数:6899   

“高周转”,是目前国内各大房企普遍采用的资本运营管理模式。“周转”为专业的商业术语,是指资金从资金形态到货物形态,再重回资金形态,这个循环的过程即为周转;高效的循环过程即为“高周转”。

举一个例子:假设一位投资者拥有一笔投资资金,在正常运营模式下投资一个开发项目,需要2年实现现金流回流,利润为1亿;而在“高周转”运营模式下,这笔投资资金仅需6个月即可实现现金流回流,利润为0.8亿,这意味着在同样的时间内,“高周转”运营模式下,投资者可以完成4个项目,获取3.2亿的利润。

可以看到,“高周转”运营模式的确是企业实现资本扩张的一件利器,而目前国内房地产开发领域就有不少房企采用这种模式,如:

万科高周转模式

万科可谓房企“高周转”运营模式的开创者,早在2010年就创造出“5986”运营模式,即:拿地5个月即动工、9个月销售、第一个月售出8成、6成产品必须是住宅。

碧桂园高周转模式

碧桂园的“高周转”模式则为“456,即”拿到地后4个月开盘,5个月资金回正,6个月资金再周转。从买地到资金回流,只需半年就可以周转一次。

龙湖高周转模式

龙湖的高周转模式为“3456”,即“3个月开发,4个月开盘,5个月资金回正,6个月回笼资金”。

在“高周转”运营模式下,三家房企都轻松实现营收破千亿,甚至冲进全国房企榜首前列。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房企“高周转”模式下快速的资本扩张,往往却是以牺牲房屋住宅的工程质量安全为代价。

高周转运营模式下,房企快速资本扩张引发工程质量风险-工保网

“高周转”模式下的质量安全风险

“高周转”运营模式的特点即是追求资金回流的效率,即缩短资金投入再回收这一过程的时间,令一定时间内,同样的投资资金可以产生多次的投资收益。客观上来讲,这种资本运营模式本身并没有问题,是一种高级的资本运营管理形态。

但在国内房地产开发领域,一些房企显然过度追求资金回流效率,令“高周转”转向了“走极端”,在严苛的项目管理制度下,极限压缩项目开发建设时间,在短时间内实现资金回流,再重新拿地,重复上述过程,最终实现资本滚雪球一样的快速扩张。

如碧桂园“高周转”运营模式下,项目拍下土地当天,设计人员必须连夜出图;项目负责人必须在20天内开工,否则每天奖金递减1万,20天后每天罚款1万。而后,项目3个月即开盘,4个月完成资金回流,5个月资金再周转……

高周转运营模式下,房企快速资本扩张引发工程质量风险-工保网

毫无疑问,这种开发模式势必将带来严重的工程质量安全风险。建筑开发,原本就是一项周期较长、环节较多、管理难度较大的建设实践活动,无论在勘察设计阶段,还是实际施工阶段,客观上都需要一定合理的时间安排。工期骤减相对应的,自然是层出不穷的质量问题,万科、碧桂园、龙湖这三家房企都未能幸免。

1

万科:2012年,万科实行了两年的“高周转”运营模式弊端逐渐显露,相继曝出“纸板门”、“毒地板门”、“墙裂门”、“缩水门”、“变电站门”、“设计门”等质量问题。2018年,万科再次曝出中山古镇“楼塌塌”事件。

2

碧桂园:2018年,碧桂园因“上海奉贤6·24模架坍塌”、“7·12杭州萧山坑基坍塌”、“安徽六安7·26围墙和活动板房坍塌“等一些质量安全事故,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3

龙湖:2018年以来,龙湖集团的楼盘质量问题持续发酵,全国各地的龙湖项目连环爆发维权事件。最引入关注的即是2019年8月,一位长沙业主亲赴香港龙湖集团年中业绩发布会,在会上公开维权。

高周转运营模式下,房企快速资本扩张引发工程质量风险-工保网

“高周转”模式条件不适宜目前国内房地产开发市场

如上文所述,实际上“高周转”运营模式本身并无问题,只是在国内房企的运用过程中过于追求资本利益,极端化的运营管理模式下,令资本扩张速度与项目质量安全间的天平失衡,出现相应的质量安全风险。

客观上来讲,房地产开发领域采用“高周转”运营模式并无不可,但需要具备两大前提条件。

1

首先,有意识的抑制资本扩张冲动,科学合理制定项目开发建设周期,为设计、施工等建设环节留有充足的时间;

2

其次,“高周转”运营模式下,加速开发建设周期的条件应为专业人才、技术、管理力量的支持,而不是以压缩正常工期,牺牲工程质量为代价。


从目前国内建筑市场环境来看,多数房企都还无法满足上述两大条件:

1

一方面,资本市场强有力的利益驱动,令经营者很难自主抑制资本扩张冲动,如碧桂园曾为尽快回笼资金,甚至伪造过地方政府部门的商品房预售证;万科、碧桂园也都曾有过被曝出工程质量安全事件后,依旧继续施工的情形。可见,政府行政监管、处罚威慑并不足以抑制其资本扩张冲动。

2

另一方面,各大房企在全国各地城市开发住宅项目,客观上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但众所周知,建筑人才的成长周期都是很长的,如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这些职位都是需要经历多个项目的专业人员才能驾驭的,而一个项目动辄三五年,客观上,目前建筑市场并没有足够的技术、管理人才支撑房企“高周转运营管理模式。”

综上,目前国内房地产开发市场,客观上缺乏采用“高周转”运营模式下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力量支持,尤其鉴于当下并不规范的建筑市场环境,“高周转”往往也就意味着“高风险”。这种风险并不单指建筑本身的质量风险,还有房企自身承担的质量安全责任风险,2019年9月15日,国务院刚刚转发住建部文件,再次强调工程质量问题建设单位需担首责,因此,房企应慎用“高周转”运营模式。

上一篇】 【返回顶部】 【关闭本页】 【下一篇

更多通知公告

更多图片新闻

最新动态

技术支持:Zyyeasy@163.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8048976号粤ICP备18048976号  网站访问次数:
Copyright © 2018-2025 http://www.zggcd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谢谢!
联系电话:0757-83303138 传真:0757-83303136 E-mail:fsgcbzjxh@163.com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同济西路12号永丰大厦9楼912室
佛山金葵建设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