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动能、改造旧动能!电子保函助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即培育新动能、改造旧动能,是指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新动能接续传统动能的经济发展模式。 从2015年概念提出到2016年内涵丰富,再到2017年国务院《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的工作部署、2018年《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先行先试,如今新旧动能转换已成为发展常态。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课题组近日发布的《经济新旧动能加速替换关键期的中国宏观经济》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2019年7月)指出:当前中国正进入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而实体经济部门过于缓慢的转换速度不利于宏观经济增长,今后各级政府应更加聚焦于促进实体经济部门的新旧动能转换。 作为实体经济重要板块的建筑业,也是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产业。建筑业所迫切面临的产业转型升级、绿色节能提升等新旧动能转换命题,也向工程担保行业提出了发展挑战。本文将以工程担保的电子保函为例,阐述电子保函这一创新成果对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意义。 1 电子保函助推建筑业新旧动能转换 工程担保电子保函是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缴纳方式的创新,也是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的延伸。电子保函天然的办理简单便捷、方便查验真伪、全程电子留痕特点,将以帮助企业减负、优化政务服务、推进信用监管的综合作用,助推建筑业新旧动能转换。 相较于传统的现金保证金和纸质保函两种形式,电子担保保函既不占压企业资金,也不占用企业的银行授信额度,其应用能够直接减轻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也能够节约办理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间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综合成本的降低能够为建筑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新的探索路径。 电子担保保函,也是优化政务服务的一大抓手。如在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加快推进全市城乡建设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推行“互联网 ”监管方式的要求下,青岛西海岸新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率先启用投标保证金电子担保保函,其全程线上操作一方面将提高保函审核复核效率,提升交易服务品质,另一方面能够为监管部门提供可监测的动态数据——这有利于防范围标、串标行为,为企业投标创造更有序的竞争环境。营商环境的优化能够为建筑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创造更大空间。 当前,工程担保保函正在电子化的基础上向平台化、信用化迈进:通过上线电子保函服务平台,各方能够随时核验保函真伪,随地查询保函进程;通过收集多维信用数据,工程担保电子保函平台的应用还有助于建立从市场主体准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信用监管体制。 2 电子保函引领工程担保新旧动能转换 当前,工程担保仍以传统结构为主体,也逐渐暴露出防风险能力不强、市场动力不足等机制失灵问题。将“互联网 ”与工程担保相融合,以“新动能”带动传统的“旧动能”,便是电子保函对于工程担保制度的创新意义。 市场角度而言,当前业务区域集中且市场需求不足的现状,一方面源于地方政策的限制、市场宣传的缺乏,另一方面也有传统工程担保程序复杂、机制欠缺的因素。而电子担保保函的应用能够促进建筑市场主体对工程担保的了解和应用,切实发挥工程担保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优化行业监管的作用。 风控角度而言,不同于依赖定期跟踪与现场查勘的传统风控模式,通过抓取财务数据与履约细节,电子保函能够基于大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技术实现风险可视化、数据化,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达到风险跟踪标准化和风险预警智能化,完善工程担保风险防控机制。 监管层面而言,不同于依赖纸质资料与人工采集的传统担保模式,电子投保过程的可追溯性有助于监管部门第一时间追本溯源,有效查处违约以及违规违法案件。电子保函在担保全过程中记录的工程项目招标人信息、投标人信息、项目情况、履约情况、质量情况、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也将助力建筑市场信息系统的搭建及建筑市场黑名单的制裁。 对于工程担保而言,“旧动能”下保函服务与履约风控难以做到全面,而“新动能”下电子保函将在市场拓展、风控优化、监管升级的推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要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需发挥重要作用。电子保函作为建筑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高效切入点,以及工程担保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着力点,已然成为大势所趋。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机遇下,期待工程担保能够为建筑市场秩序撑起更坚实的后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