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新政深度解读:企业如何抓住新机遇?在商业活动中,保函作为重要的信用担保工具,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变化。以下是对这些政策的重点解读: 一、保函(保险)替代现金缴纳 2022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在招投标领域全面推行保函(保险)替代现金缴纳投标、履约、工程质量等保证金。此举大大减轻了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使资金调配更为灵活,企业可将更多资源投入核心业务。 二、打破限制,保障公平 同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强调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不得限制保证金形式,不得指定出具保函的机构。这打破了市场壁垒,允许企业自主选择合适的机构开具保函,有效避免不正当竞争,营造了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三、数智赋能,推广电子保函 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推广数字技术,全面推行电子保函(保险)缴纳保证金。电子保函实现线上办理,大幅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企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同时,数字技术也提升了保函管理的安全性。 四、明确缴纳比例与形式 各项政策法规明确了保证金缴纳的比例和形式。例如,《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规定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采购项目预算金额的2%,应以非现金形式提交;《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将比例上限降至1%;《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规定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招标项目估算价的2%,且应以非现金形式提交。这些规定为市场各方提供了清晰的操作依据。 五、助力中小微企业 新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给予了特别关怀,鼓励招标人免除中小微企业的投标担保,减轻了其负担,激发了市场活力。例如,2023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招标投标交易担保制度进一步降低招标投标交易成本的通知》,提出鼓励对信誉良好的投标人免收投标保证金,并积极推广保函(保险)替代现金缴纳保证金的做法。 此次保函新政策从多方面优化和规范了市场,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各类企业应深入了解这些政策,把握机遇,实现更好发展。如对新政策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